“十二部”是佛教经典的十二种分类,也叫十二分教、十二分圣教、十二分经。分别称为:长行、重颂、孤起、因缘、本生、本事、未曾有、记别、譬喻、论议、无问自说、方广。它们和语文中所分的“体裁”与“题材”十分相似,是对经典的文字形式或内容的区分。
这十二部是在经典结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,因此在不同教派中,次序、名称也略有差异。
十二部

也称为希法或希有,是记述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力、吉祥、瑞相的经文,这些力量、妙相是娑婆世界所没有的,故而众弟子听闻后均发出“未曾有”之感叹。
又作记莂或授记,是佛陀对弟子未来成佛的预言,一般包括佛土名称、佛名号、经历多少劫、在何劫出世等等。
譬喻是一种佛子喜闻乐见的说法形式,以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法理,令众生开悟。
又作论义,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之一,也是一切论书的通称,是佛与弟子对法理进行问答、讨论的经文。
未经弟子提问,佛陀就主动开示众生的法,便是无问自说,简称自说。
方广是述说方正广大之真理的经文,宣讲菩萨道的教理,亦是一切大乘经的通称。
由此可见,佛典的分类不尽相同:有按照文体形式的,也有按照叙述方法或内容的。因此,三藏十二部中的经典并非只属于一种分类,通常可归入其中两部甚至三部。
十二部是佛法灵活化展示的需要,也是善巧接引众生的体现:喜欢平铺直叙的,就读长行;喜欢诗文韵律的,就读重颂或孤起;喜欢单刀直入的,就读方广;喜欢趣味新奇的,就读本生、譬喻,等等。总之,只要愿意闻法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需要注意的是,汉文大藏经中还有般若部、华严部、阿含部等。这些“部”的分类方法,与三藏十二部完全是两码事,是依据教理流派而分,切勿混为一谈。
◎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由本寺编校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。
欢迎大家积极转发,共同弘扬佛法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