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知识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法雨甘露 > 佛教知识

佛教知识丨十二部(二)

发布时间: 2025-10-03




黄白绿色国潮插画乔迁邀请函.png


佛教知识丨十二部(一)


图片

“十二部”是佛教经典的十二种分类,也叫十二分教、十二分圣教、十二分经。分别称为:长行、重颂、孤起、因缘、本生、本事、未曾有、记别、譬喻、论议、无问自说、方广。它们和语文中所分的“体裁”与“题材”十分相似,是对经典的文字形式或内容的区分。

这十二部是在经典结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,因此在不同教派中,次序、名称也略有差异。


微信图片_20250925191926_5_2.jpg


十二部


图片



7.png


也称为希法或希有,是记述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力、吉祥、瑞相的经文,这些力量、妙相是娑婆世界所没有的,故而众弟子听闻后均发出“未曾有”之感叹。

尔时世尊。说此法时。有十二俱胝那由他人。远尘离垢得法眼净。八百苾刍。漏尽意解心得解脱。天人众中。有二十二俱胝那由他人。证阿那含果。复有二十五俱胝人。得法忍不退。复有四十俱胝百千那由他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种诸善根皆愿往生极乐世界见无量寿佛。复有十方佛刹。若现在生及未来生。见无量寿佛者。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。得然灯佛记。名妙音如来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彼诸有情。皆是无量寿佛宿愿因缘。俱得往生极乐世界。佛说是语时。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。雨诸香花积至于膝。复有诸天于虚空中。作妙音乐出随喜声。乃至色界诸天。悉皆得闻叹未曾有。尔时尊者阿难及慈氏菩萨等。并天龙八部一切大众。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。

——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》


8.png


又作记莂或授记,是佛陀对弟子未来成佛的预言,一般包括佛土名称、佛名号、经历多少劫、在何劫出世等等。

诸比丘,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、而得第一,今于我所说法人中、亦为第一,于贤劫中当来诸佛、说法人中,亦复第一,而皆护持、助宣佛法。亦于未来、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,教化饶益无量众生,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净佛土故,常勤一精一进、教化众生,渐渐具足菩萨之道。过无量阿僧祇劫,当于此土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号曰法明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

——《妙法莲华经·五百弟子授记品》


9.png


譬喻是一种佛子喜闻乐见的说法形式,以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法理,令众生开悟。

若国邑聚落,有大长者,其年衰迈,财富无量,多有田宅及诸僮仆。其家广大,唯有一门,多诸人众,一百、二百乃至五百人,止住其中。堂阁朽故,墙壁隤落,柱根腐败,梁栋倾危,周匝俱时歘然火起,焚烧舍宅。长者诸子,若十、二十,或至三十,在此宅中。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,即大惊怖,而作是念:“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,而诸子等,于火宅内乐著嬉戏,不觉不知、不惊不怖,火来逼身,苦痛切己,心不厌患,无求出意。”

——《妙法莲华经·譬喻品》


10.png


又作论义,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之一,也是一切论书的通称,是佛与弟子对法理进行问答、讨论的经文。
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今又作如是思惟。是众生身。腑藏在中。窍穴居外。有藏则暗。有窍则明。今我对佛。开眼见明。名为见外。闭眼见暗。名为见内。是义云何。佛告阿难。汝当闭眼见暗之时。此暗境界。为与眼对。为不对眼。若与眼对。暗在眼前。云何成内。若成内者。居暗室中。无日月灯。此室暗中。皆汝焦腑。若不对者。云何成见。若离外见。内对所成。合眼见暗。名为身中。开眼见明。何不见面。若不见面。内对不成。见面若成。此了知心。及与眼根。乃在虚空。何成在内。若在虚空。自非汝体。即应如来今见汝面。亦是汝身。汝眼已知。身合非觉。必汝执言身眼两觉。应有二知。即汝一身。应成两佛。是故应知。汝言见暗名见内者。无有是处。

——《楞严经》


11.png


未经弟子提问,佛陀就主动开示众生的法,便是无问自说,简称自说。

舍利弗,于汝意云何,彼佛何故号阿弥陀?舍利弗,彼佛光明无量,照十方国,无所障碍,是故号为阿弥陀。又舍利弗,彼佛寿命,及其人民,无量无边阿僧祗劫,故名阿弥陀。舍利弗,阿弥陀佛,成佛以来,于今十劫。又舍利弗,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,皆阿罗汉,非是算数之所能知。诸菩萨众,亦复如是。舍利弗,彼佛国土,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又舍利弗,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之,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。舍利弗,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。所以者何?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得生彼国。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舍利弗,我见是利,故说此言。若有众生,闻是说者,应当发愿,生彼国土。

——《佛说阿弥陀经



12.png


方广是述说方正广大之真理的经文,宣讲菩萨道的教理,亦是一切大乘经的通称。

佛子!菩萨摩诃萨以身布施一切众生,为欲普令成就善根,忆念善根,菩萨摩诃萨自愿其身为大明灯,普能照耀一切众生;为众乐具,普能摄受一切众生;为妙法藏,普能任持一切众生;为净光明,普能开晓一切众生;为世光影,普令众生常得睹见;为善根因缘,普令众生常得值遇;为真善知识,令一切众生悉蒙教诱;为平坦道,令一切众生皆得履践;为无有上具足安乐,令一切众生离苦清净;为明净日,普作世间平等利益。菩萨尔时,以诸善根如是回向,所谓:“愿一切众生常亲近佛,入佛智地;愿一切众生得随顺智,住无上觉;愿一切众生常处佛会,意善调伏;愿一切众生所行有则,具佛威仪;愿一切众生悉得涅槃,深解法义;愿一切众生具知足行,生如来家;愿一切众生舍无明欲,住佛志乐;愿一切众生生胜善根,坐菩提树;愿一切众生杀烦恼贼,离怨害心;愿一切众生具足护持一切佛法。”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身布施一切众生善根回向;为欲利益一切众生,令得无上安隐处故。

——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


图片


由此可见,佛典的分类不尽相同:有按照文体形式的,也有按照叙述方法或内容的。因此,三藏十二部中的经典并非只属于一种分类,通常可归入其中两部甚至三部。

十二部是佛法灵活化展示的需要,也是善巧接引众生的体现:喜欢平铺直叙的,就读长行;喜欢诗文韵律的,就读重颂或孤起;喜欢单刀直入的,就读方广;喜欢趣味新奇的,就读本生、譬喻,等等。总之,只要愿意闻法,总有一款适合你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汉文大藏经中还有般若部、华严部、阿含部等。这些“部”的分类方法,与三藏十二部完全是两码事,是依据教理流派而分,切勿混为一谈。



图片


◎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,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由本寺编校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。

欢迎大家积极转发,共同弘扬佛法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

上一条: 无

下一条: 佛教知识丨十二部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