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寒露:寒气凝露,佛慧润心

发布时间: 2025-10-08



图片


图片


寒露,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,秋季第五个节气,今年的寒露在公历10月8日的08:40:57交节。
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言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寒露时节,气温降低,露水更冷,快要凝结成霜,天地间透着一股清冷与肃穆。此时,秋意渐浓,大自然展现出它深沉而内敛的一面。



Cold Dew

图片


寒露秋至 万象澄明

图片


寒露三候:


图片




鸿雁来宾


寒露时节,最后一批鸿雁大举南迁。这种长途迁徙,就如同修行者在佛法指引下,不惧困苦,摆脱尘世的纷扰,飞向温暖与光明,飞向解脱的彼岸。



雀入大水为蛤


深秋时节,天气渐寒,雀鸟踪迹难觅。古人观察到海边骤然涌现大量蛤蜊,其贝壳上的条纹与色彩竟与雀鸟极为相似,因而揣测这些蛤蜊或许是雀鸟所化。


这看似奇异的物候变化,实则蕴含着自然界的神秘法则。世间万物皆有因果,皆在不断变化流转之中。就如同我们的心念,瞬息万变,而修行便是要洞察这其中的因果,把握心念的流转,不被表象所迷惑。



菊有黄华


菊花在寒露中绽放,不畏寒霜,象征着修行者在困境中坚守信念,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。


“寒露至,霜华凝,枫红菊黄映秋景。”山川大地间,枫叶似火,菊花金黄,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日画卷。农民们忙着收获晚稻等作物,享受着付出的喜悦。修行者遵循佛法的教导,精进修行,最终也会收获心灵的解脱与自在。

图片


图片
图片


秋意正浓

图片


图片




寒润素味,法味悠长





 寒露养生,饮食牢记:


润肺益胃,滋阴补肾,少辛增酸。顺应秋燥之性,防燥邪伤肺、脾胃受损。

图片


·润肺益胃


寒露后空气干燥,易伤肺津,应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。梨能清热化痰、生津润燥,是寒露时节的佳果;百合具有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的功效,可煮粥或炖汤食用;饮茶养生可喝清肝明目菊花茶、润燥生津的乌龙茶、健脾理气的陈皮茶,避免浓茶和冷饮,以免刺激肠胃。


·滋阴补肾


寒露时节,天气转凉,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,可适当食用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。黑芝麻具有补肝肾、润五脏的功效,可磨成粉冲调食用;核桃能补肾温肺、润肠通便,每天吃几颗核桃,有助于增强体质。


·少辛增酸


辛味食物易发散泻肺,酸味食物可收敛肺气。减少辣椒、生姜、烧烤等刺激性食物,以防加重秋燥,多吃消食化积的山楂、柚子等酸味水果。


微信图片_2025-10-07_192857_435.jpg
图片

秋意正浓

露凝霜白


《佛说吉祥经》云“勿近愚痴人,应与智者交,尊敬有德者,是为最吉祥。”


在饮食方面,我们也要有智慧的选择,不贪食过饱,不挑食偏食。以一颗平和、感恩的心对待食物,珍惜每一口粮食,这便是遵循佛法的饮食之道,能让我们在饮食中获得身心的滋养与安宁。



图片

收敛浮躁,保持平和

图片



饮食上的调养为身体提供能量,而起居与情志的调和则能滋养心灵。寒露时节,修行注重身心兼养。寒露后草木凋零,易引发“悲秋”心理,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:可适度与亲友交流,分享快乐,避免独处时陷入消极情绪;也可听舒缓音乐、阅读励志书籍或练习书法、绘画进行艺术疗愈;还可练习静心功夫,每日静坐10-15分钟,专注呼吸,排除杂念,增强内心定力。


寒露后昼短夜长,晚上尽量23点前入睡,以养肝血、敛阳气;晨起可喝一杯温水,润泽肠道,缓解秋燥;添衣保暖,护住颈部、腰部和足部的保暖,防止寒邪入侵;睡前可用热水泡脚(加艾叶、生姜更佳),促进血液循环,助眠安神。


青岛观音寺
,赞25



寒露,于修行者而言,恰似一把开启心灵净土的钥匙,是深化禅定、净化心灵的绝佳契机。


禅定,宛如寒露时节中那一泓清澈的泉水,让我们明镜般观照自己的本心,斩断贪嗔痴等烦恼的枷锁,使心灵重绽放出最本真的光彩。


《楞严经》云“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。”


人生于世,恰似航行在欲望与烦恼交织的海洋,我们的心灵常常被这些无形的枷锁所禁锢,如同被乌云层层遮蔽的明月,难以绽放出那清净无染的皎洁光芒。


当我们内心的狂乱念头停歇,就能体悟到菩提的智慧,以一颗清净、慈悲的心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。


图片

图片


◎青岛观音寺公众号发布的一切内容均为公益性分享文章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由本寺编校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有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寺处理。文中内容不代表本寺观点。

欢迎大家积极转发,共同弘扬佛法。分享文章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。感恩。